市场传闻今天下午发改委和中钢协、部分钢厂开会探讨关于压减粗钢产量/产能的事情,消息再次席卷黑色金属产业链。今日开盘黑色系止跌反弹,截止收盘,螺纹钢涨39元收3989,热卷涨45元收4072,焦炭跌28.5元收2451,铁矿石涨1元收795.5,本轮大幅下跌的行情或将告一段落。
钢厂利润收缩,铁水高位运行
(资料图)
随着近期钢材价格的大幅下跌,钢厂利润开始回落,电炉螺纹已经出现亏损。据统计,40家独立电弧炉建筑钢材钢厂平均成本为4190元/吨,周环比下降52元/吨,平均利润为-17元/吨,高炉平均利润42元/吨。本轮下跌已经挤掉钢厂的大部分利润,同时后期有减产预期,短期钢价有望企稳进入震荡走势。从铁水情况来看,本周日均铁水产量245.07万吨,环比增加1.72万吨,同比增加15.76万吨,基本上达到了近几年高位,成材需求强度和持续性有待进一步观察,铁水继续增加的空间有限,245万吨左右的铁水产量或是阶段性高点,在需求被证伪、钢厂利润大幅收缩前,铁水或将维持高位运行。
商品房成交改善,土拍规模回暖
春节后商品房成交明显改善,统计局公布的1-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3.6%,跌幅相较于去年12月的-31%明显收窄。3月1日-3月23日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上升32.25%,成交持续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新房成交面积和二手房成交面积走势出现了明显的分化,新房成交面积好于2020、2022年同期水平,但明显低于2021、2019年同期水平;而二手房成交面积表现强劲,为2019年以来最高水平。二手房的房价也先于新房改善,新房的价格下跌城市的数量仍在增加,而二手房价格下跌的城市数量已经企稳并边际减少。关于房地产销售的改善,有年末疫情爆发导致需求延后的原因,持续性还有待观察。
1-2月房地产投资当月同比-5.7%,较前值-12.2%回升6.5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分项来看,新开工、施工、竣工同比分别为-9%、-4%、8%,跌幅均大幅收窄,竣工增速由负转正。新开工的改善一方面是受到疫情放开和 2023 年春节假期较早的影响,较早开始复工,今年的工程项目开工率和劳务到位率超过去年同期。
土拍规模回暖,受热点城市带动溢价率抬升。因大部分城市尚未发布年度供地计划,且自然资源部要求全面推行“预供地”制度,取消全年供地次数限制,并建立拟出让地块清单公布制度,给了市场充足预期。南京、杭州等热点城市土地供应向热门地块集中,溢价率回升。全国前2月100大中城市土地成交建筑面积同比增长5%,成交溢价率抬升至4.19%,其中一线城市成交面积增幅较大,达17%,土地供应逐步回暖。地产复苏加快,经济增长压力放缓的情况下,二季度基建投资有较大灵活调整空间。
汽车销量同环比增加 造船订单重回全球榜首
据乘联会初步统计,3月1-31日,乘用车市场零售159.6万辆,同比持平,较上月增长17%。新能源车市场零售54.9万辆,同比增长5%,较上月增长27%。随着各地政府和车企积极开展促销活动,车市的消费热度缓慢回升。从海外70个国家的月度当地销量统计数据来看,2023年1-2月份中国车出口,在当地市场销售达到18.4万辆的水平,同比增长31%的表现相对较强,2月份达到9.2万辆,同比增长28%,呈现稳定良好增长的态势,因此短期看中国汽车出口仍是动力较强的。汽车销量的稳步增长,将带动板带材的消费需求。
据克拉克森4月5日发布的数据,今年3月,全球新船订单成交量为79艘总计243万CGT。其中,中国承接了43艘95万CGT,以39%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这也是中国继1月份夺得接单第一的宝座后,今年第二次登上月度接单榜首。船企订单的逐月回升,保证了船厂在未来的正常生产,造船用钢需求预计出现增长,船用钢板的价格可能会出现刚性上涨。
永安期货认为,3月中旬以来,因出口外销的走弱、内需修复速度放缓,钢材需求表现欠佳,但内需仍处于抬升过程中,不宜过度悲观;钢材表需回升速度变慢,但同时库存并没有表现出较大压力,钢材产量与需求调节同步,短期铁水或难以看到大幅下行。综合来看,外需走弱、内需抬升的逻辑仍在,钢材自身低利润、低库存、产需调节同步,自身矛盾不突出,高铁水下,原料进入低估区域,成本支撑依然有效,钢价不宜过度看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