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是想打秦Plus DM-i”,吉利汽车销售顾问小吴说,现在帝豪L Hi·P(图片|配置|询价)降价后比秦Plus DM-i更有性价比,现在帝豪L Hi·P迅版指导价13.58万元,优惠完11万,“这个价格你只能买秦Plus DM-i的55公里版本的高配,但我们这个续航是100公里,性价比碾压它”。
为更好地打动笔者,小吴还动用了“技术话术”,秦Plus DM-i磷酸铁锂电池,但帝豪L Hi·P是更好的三元锂电池。据小吴介绍,自从2月底降价2.5万元以上后,销量比以前好了一些,但还是不太理想,所以如果月底前提车,价格还可以谈,“我们也是为了月底冲量”。
(相关资料图)
第三方周销量数据显示,从2月下旬至上周帝豪L Hi·P销量有所增长,从300辆左右增长至473辆。尽管没有出现大幅增长,但这种小幅增长也说明降价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针对帝豪L Hi·P的大降价,老车主觉得被“背刺”了:心里在淌血呢半年不到大降3万。也有车主说,产品力吉利帝豪L真的不输比亚迪秦,但这口碑……哎。
实事求是地说,帝豪L Hi·P从产品力上说,很不差,但12.98万元-16.88万元定价偏高,以至于上市一年多以来销量始终不尽人意。此外,据小吴透露,12.98万元入门版帝豪L Hi·P是没有车的,“厂家就没有生产这款车”。因此,帝豪L Hi·P实际上的起售价无形中就变成了13.58万元。
目前,结合帝豪L Hi·P降价2.5万元-3万元(部分地区)与产品力(搭载3档DHT雷神混动)以及吉利汽车营销看,销量有快速提升并不是难事。但降价一段时间以来,销量只是微增的尴尬,并非是吉利汽车的个例问题,而是传统汽车厂商在新能源转型中集体面临的难题,即如何迅速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新能源“认知”。
此前我们采访一位传统车企的品牌营销负责人,他们的一款插电混合动力SUV,在技术不输比比亚迪宋Plus DM-i,配置更好、价格更低,但销量同样无法实现突破。
该负责人表示,消费认知变得越来越重要,当整个展厅大部分是燃油车的情况下,你很难说服消费者选择你的新能源产品,即使你把一个燃油车潜客成功“游说”为新能源潜客,但顾客转身就会到比亚迪的店里去了,这就是认知带来的“势能”。
这样现实的问题对厂商们的触动是比较大,而且都采取了行动,比如吉利汽车就成立了新能源产品序列品牌“银河”,也就是当消费者看到吉利银河,立刻就会想到,这是新能源车型,而不用再去分辨。
不久前的吉利银河发布会上,吉利汽车也提到在渠道方面要建设独立于吉利G网和L网之外的,银河的销售服务网络。并采取代理经销商制+品牌中心的模式,2023年将建成350-400家店。
不止吉利汽车,像长安汽车在新能源上就早早成立序列品牌深蓝,并单独建立了销售渠道。另据消息,哈弗品牌也将在单独把哈弗新能源销售渠道“独立”。事实上,各家传统车企出发点都大同小异,就是在为品牌塑造更为鲜明的新能源标签。
如今帝豪L Hi·P大降价带来的市场反应并不强烈,这或许是与“非官降”有一定关系,但更大原因仍然是消费认知不够。对此,有帝豪L Hi·P车主就说:不是帝豪雷神不行,只是比亚迪已经形成了“群羊效应”。
3月车市整体的大降价,也加重消费消费者持币观望的情绪;再有,专注于新能源产品序列的吉利银河的发布,在一定程度上也间接影响了吉利汽车新能源的潜客,有观点就不无担忧地认为,随着吉利银河All in新能源,眼下吉利汽车在售新能源车型是否继续“留存”是要打上一个问号的。显然,这是杞人忧天。
最后说一句,帝豪L Hi·P优惠2.5万元+,性价比真的不错,何必总盯着秦Plus DM-i了,你说呢?
注: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关键词: